企業(yè)要聞

四航局標準化創(chuàng)建成果獲交通運輸部標準化創(chuàng)建會展示和推廣

  • 2018/12/07 16:23:00
  • 來源:五公司
  • 作者:張超 胡文棟
  • 1974次閱讀

  近日,交通運輸部組織召開2018年全國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示范創(chuàng)建活動總結會,四航局廈門港后石港區(qū)3號泊位項目“鋼筋安裝定位措施”及福州港可門作業(yè)區(qū)14號泊位項目“碼頭面層裂縫控制措施”兩項示范創(chuàng)建成果在總結會上進行展示和推廣并入選《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建設指南》“十大標準化措施”。其中,任亮作為一線管理和技術人員獲得“奮進港航人”榮譽稱號。

       “碼頭面層裂縫控制措施”是控制現(xiàn)澆胸墻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與發(fā)展的關鍵技術,項目部通過在滿足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水泥用量、添加適量聚丙烯纖維,并控制混凝土坍落度,采用灰刀與木杷進行人工一、二次抹面,采用覆蓋薄膜保濕及細化養(yǎng)護、及時進行切縫等方面優(yōu)化和改進澆筑,抹面施工工藝,有效杜絕了面層海上施工受海風影響造成的混凝土表干收縮現(xiàn)象,大大減少了早期混凝土裂縫的產生。
 
       “鋼筋安裝定位措施”是針對以往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鋼筋間距不符合、扎絲頭外露等現(xiàn)象,項目部在現(xiàn)澆胸墻鋼筋綁扎中,采用鋼筋定位卡模進行輔助綁扎,保證鋼筋間距,同時設置專人對已綁扎成型的鋼筋骨架進行檢查,逐一將扎絲頭向內按倒,有效提升了鋼筋定位準確性及綁扎的規(guī)范性。  
 
       自2015年交通運輸部開展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示范創(chuàng)建活動以來,后石3號泊位、可門14號泊位工程作為示范創(chuàng)建項目,從制度建設、工地建設、施工工藝、施工過程、安全生產、信息化等幾大方面著手,積極開展標準化建設工作,成效顯著,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,對水運工程質量安全的整體提升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。